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前不久印发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》(以下简称《指南》),从制定转型规划、组织落地实施、开展成效评估、推进迭代优化等方面提出数字化转型路径,对激发制造业企业自身转型动能,系统性、渐进式推进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。
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运用数字技术对制造业生产制造全过程、产品全生命周期、产业链供应链全环节进行改造升级和价值重塑的过程。随着以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,深化数字技术赋能应用,以数字化驱动制造业全产业链业务变革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,增强发展新动能,日益成为提升我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、谋求企业生存和长远发展的“必修课”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势头强劲,逐渐呈现全面化、高速化发展趋势。但也要看到,目前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不少企业还存在转型标准不一、复合型人才缺乏、服务商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。尤其要引起注意的是,随着数字化转型由概念普及向规模化推广演进,企业“不愿转”“不敢转”问题得到初步解决,但仍有许多企业面临转型需求不明确、转型路径不清晰、转型解决方案不成熟等问题,“不会转”成为堵点卡点。
针对一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基础薄弱、缺乏系统化战略规划能力等问题,《指南》引导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规划,明确转型方向和目标,由点及面、由浅及深、由易及难分步推进数字化转型;针对转型场景复杂多样、企业难以形成转型全局洞察能力的问题,《指南》聚焦需求侧共性问题找准转型切入点,分行业构建体系化的数字化转型场景图谱,培育功能完备的通用工具产品,以场景转型之“和”形成企业整体转型之“解”。
“不会转”问题最多的是中小企业,他们最需要引导帮助。《指南》提出,中小企业数字化基础薄弱,缺乏整体转型能力,应坚持因“企”制宜、重点突破,评估转型潜在价值和可行性,明确转型优先级。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可向产品数字孪生、设计制造一体化等更为复杂的场景开展改造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规上工业中小企业以核心场景为突破口,实施深度改造升级。小微企业结合自身资源条件,开展普惠性“上云用数赋智”,实现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,提升企业经营水平。
解决“不会转”问题,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,还应强化财政专项资金统筹,设立数字化转型专项基金,打通各类融资渠道,最大程度降低中小企业转型风险。同时,构建“政府引导—平台赋能—龙头引领—协会服务—机构支撑”的数字化转型联合推进机制,并组织开展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“揭榜挂帅”工作,系统梳理各行业转型痛点难点,征集典型应用场景与需求,遴选优质数字化承包商揭榜对接,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指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