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人工智能(AI)成为驱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,如何让AI技术快速落地成为行业破题的关键。
近期,头部科技企业纷纷在“云”上发力,通过从算力设施到软件工具的不断创新,加速推动千行万业的数智化升级。
硬件创新 夯实智能算力基础
我国在算力基础设施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。日前,在安徽芜湖举办的华为云生态大会2025上,华为公司常务董事、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正式发布了CloudMatrix 384超节点。
据介绍,华为云基于新型高速互联总线推出的CloudMatrix 384超节点,具备“高密”“高速”“高效”的特点,通过全面架构创新,在算力、互联带宽、内存带宽等方面取得突破,实现了从服务器级到矩阵级的资源供给模式转变。目前,华为云CloudMatrix 384超节点已在芜湖数据中心规模上线,成为国内正式商用的大规模超节点集群。
不仅华为云在加速硬件创新,中国移动等头部企业也在加速布局AI数据湖、智算超节点、超大规模训推一体智算平台等前沿技术。
有统计显示,虽然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创新将单次训练成本降低了53%,但头部AI企业却因此增加了并行实验次数,从而推高了算力需求。与此同时,随着AI技术门槛降低,过去因成本限制而无法应用AI的领域涌现出大量新的应用需求,也导致算力调用密度呈指数级上升。
面向AI时代的海量算力需求,传统的算力范式已无法满足,加之效率瓶颈等挑战,让重构AI原生的云基础设施成为当前国内AI产业发展的关键。
业内人士表示,国内云厂商通过底层架构创新,重新定义了AI算力基础设施的技术标准和产业路径,不仅解决了算力供给的技术瓶颈,更构建了自主可控的AI基础设施生态,为千行万业的智能化转型奠定了核心底座,同时在全球科技博弈中增强了战略主动权。
生态共赢 加速行业数智化
业界已经形成共识的是,数字世界的话语权最终由生态的繁荣决定。伴随行业智能化的深入,汇聚生态伙伴力量、共建产业新生态的重要性日益显现。
为此,全球科技企业都在加速拓展生态“朋友圈”。以华为为例,目前华为开发者规模超1200万,伙伴数量超4.5万,云商店应用数量超1.2万。
“生态是广袤的沃土,只有生态伙伴的成长和成功,才有生态系统的枝繁叶茂。”华为云全球生态部总裁康宁表示,一直以来,华为云坚定投入生态建设,打造了统一的开发者平台,并构建起以云为底座、围绕鲲鹏、昇腾、鸿蒙根技术的开发者生态体系,持续为开发者提供好用易用的工具和产品。
开放创新的产业生态体系,持续为伙伴带来了价值。“讯飞星火大模型实践证明,基于鲲鹏+昇腾的国产算力,打造自主可控的底座大模型,是完全可行的。”科大讯飞副总裁、AI工程院院长潘青华表示,科大讯飞将坚定拥抱鲲鹏、昇腾、鸿蒙三大根生态,坚定开放协作、自主创新之路,共建繁荣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。